Search

#時事星期五資訊不落伍〔02/20-02/26一周大事〕

#政時事
  • Share this:

#時事星期五資訊不落伍〔02/20-02/26一周大事〕

#政時事

❶ 戰事又少! 中印欲停 印巴先止 

2 月 25 日,因歷史因緣長期交惡的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國,發出聯合聲明,宣稱於 25 日凌晨零時起,在克什米爾印巴控制線沿線停火,據說這是雙方國安高層密商幾個月的成果。

在中印外交關係朝正常化發展時,長久以來僵持不下的印度巴基斯坦問題也現轉機。

但這次的停火宣言,並不是簽訂新協約,而且宣布嚴格遵守早在 2003 年簽署的停火協議,而在 2014 年以來邊境地區槍響四起,直至今日兩國再次攜手推動停火,希望能夠真正實現停火協議的意義,不造成傷亡。

❷ 走入歷史 韓最大入口網站終止熱搜榜

韓國入口網站龍頭NAVER於昨日零時起,正式取消首頁的「關鍵字即時熱搜榜」服務,繼去年的DAUM後,又一指標型網站取消該服務。

原先系統會依據關鍵字的搜尋次數增幅進行排序,製作出熱搜榜,藉此呈現當下的搜尋趨勢。

該服務於2005年推出以來,已成為韓國人掌握時事的最主要管道,其排名亦被視為衡量國民關注度及趨勢的重要指標。

不過近年來,隨著大數據操作盛行,熱搜榜的可信度爭議也飽受質疑。

尤其2019年法務部長曹國的任命風波,支持和反對雙方爭相「刷榜」,使熱搜被詬病為有心人士惡意刷榜帶風向的管道。

再加上廣告比例過高、花錢買榜等問題層出不窮,NAVER雖進行過多次調整,甚至在競選期間暫停服務,仍難以解決爭議,因此本月初決定讓熱搜榜服務正式走入歷史。

❸拜登政府第一道軍事攻擊命令 報復親伊朗民兵攻擊

2/25晚間,美國總統拜登下令,針對敘利亞東部地區的民兵設施進行精準轟炸,目的是嚇阻並報復本月15日美軍駐伊拉克基地遭受火箭轟炸事件,以及22日美駐伊拉克大使館周邊的火箭彈襲擊事件。

拜登政府上任後曾嘗試重返伊朗核問題全面協定,但伊朗領袖哈米尼表示先解除制裁,才有恢復協定的可能,核子協議自此陷入僵局。

另一方面,伊朗政府也重啟德黑蘭核子計畫並加速進行,使得美伊(伊朗)局勢逐漸升溫,也引發一連串的民兵攻擊事件,使得美軍也在今日以轟炸民兵據點做為警告。

至於轟炸的地點為何是敘利亞,而非針對伊拉克境內的親伊朗民兵,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原因為伊拉克政權仍待穩定,為了不刺激其政局,因此擴大定位至周圍相關的民兵設施做為目標,同時也阻斷伊朗介入敘利亞內戰的補給線。

#經時事

❶ 澳洲立法!臉書、Google 將強制付費給澳洲新聞業者

澳洲政府於25日通過《新聞媒體議價法令》,成為全第一個要求數位平台必須為刊登國內產製的新聞內容付費的國家。

這項法案是針對臉書及Google 這兩家科技巨擘公司所制定,澳洲政府表示:「此法案能確保新聞業為自己產製的內容得到合理的報酬,進一步協助維持澳洲公益新聞」。

事實上在此法案通過前,Google曾揚言撤出澳洲服務,臉書也於17日開始禁止澳洲新聞出現於平台以抵制此法案。

不過,澳洲政府與兩間科技公司最終各退一步,法案最終為雙方達成共識的結果。

這項法案是場重大的改革。為消除科技巨擘公司獨霸市場的局面,各國的監管機關都在關注澳洲這立法。

❷ 印度端出新法:嚴格管理社群平台內容

印度電子資訊部在週四(25日)頒布了針對社群媒體平台、影音串流平台與數位媒體的《2021年資訊科技規定草案》。

對臉書、Twitter、 Netflix 等大型平台祭出內容管理上的限制,或成為這些社群平台商擴張印度市場的新挑戰。

此草案要求這些媒體與平台必須任命駐印度的管理者,配合印度執法機關處理投訴案件、每月上交相關報告,且需配合政府辨識內容創作者身分。

另外,此草案也規定業者的投訴處理部門須在接獲投訴的1天內確認投訴事項,並在15天內解決問題,且內容若涉及明顯色情內容則須在24小時內刪除。

與此同時,Twitter 也遭印度政府指控任憑上千個帳號在其平台散佈關於農民抗議農業改革政策的假消息、沒有進行封鎖,在當局威脅提告下,推特已封鎖部分帳號,但拒絕對新法規評論。

❸ 中國突襲暫停輸入臺灣鳳梨 是介殼蟲還是政治考量?

中國2/25來函告知海關總署將於3月起暫停我國的鳳梨輸入中國,原因則為多次在輸中的鳳梨中檢測出介殼蟲,而中國國台辦則稱此舉為「正常的生物安全防範舉措,科學合理,符合法律。」

對此我國農委會表示,自2020年至今出口至中國的鳳梨共有6200批,僅13批接獲通報含有害蟲,合格率高達99.79%,農委會也推出相關措施因應,降低對我國農民的衝擊。

我國總統蔡英文則表達譴責,認為此舉顯非正常的貿易考量。

我國外銷往中國佔比前三名為檳榔、蓮霧、鳳梨釋迦,雖然農產品外銷佔總產量的比例不高,但中國會不會有後續繼續找理由禁止我國輸入農產品的動作呢?

又或者中國政府其實內部有些問題,對臺灣的各項舉動只是為了轉移國民或某些官員的注意力、讓他們的某些問題可以暫時擱置呢?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不再與世界大小事擦肩而過” 政治|經濟 科普理論×時事探討 每週二、五、日上線
View all posts